2.英文語態與英文詞性有密切的聯繫翻譯我們乃至可以直接通過一個詞來判定它具有自動寄義照舊被動寄義。若有些名詞的最後常有自動語態意義。最常見的有 -ar,-or,-er,如許的單字有beggar(乞丐),liar(習慣扯謊者),instructor(指導者),professor(傳授), worker(工人),writer(作者)。另外一些名詞最後如-ee卻具有被動意義,如許的單詞有examinee(受審查者,被測試者), interviewee(被訪問者),employee(被雇傭者)。除名詞外,英訂婚冠詞“the”與過去分詞組成的名詞常是指承受者,如:the oppressed(受榨取者),the accused(被告),the wounded(受傷者)。由-ing分詞轉化來的形容常帶有自動意義,而由及物-ed分詞轉化來的形容詞則常帶有被動意義翻譯如interesting film(使人感愛好的片子),disappointing look(失望的臉色)。有些由介詞、名詞和介詞構成的介詞短語常表達自動意義,如:in place of(替換),in need of(需要),in want of(需要),in possession of(具有),in charge of(負責),in control of(控制)。但由介詞、定冠詞the、名詞和介詞組成的介詞短句常表達被動意義,如:at the mercy of(受……左右),in the care of(由……顧問),in the charge of(由……負責),in the possession of(由……具有),in the pay of(由……招聘的)翻譯
3.與中文相比,英文中被動語態利用範圍異常廣。被動語態多用於以下場所:
1.不清晰動作的履行者是誰翻譯
例1 The front window in the classroom was broken yesterday.(純真地描述一個事實,即:窗戶碎了。然則,“窗戶被誰打壞了?”措辭人其實不知道)
2.說話人對賓語的愛好大於對主語的愛好。
例2 The books are written especially for children.(措辭人關心的只是;這本書是特別為孩子們準備的。目標到達就行,書的作者是誰不用管他)
3.不肯意說出動作的履行者,目標是為了使說話加倍油滑、得體。
例3 It’s generally considered impolite to ask one’s age,salary,marriage,etc.(這句話是指有人不識時宜地扣問他人的年歲、收入和婚姻狀態等,而這長短常不禮貌的翻譯本句的措辭者為了避免交際墮入尷尬銳意略去了主語,而選擇了“It”作情勢主語)
4.出於潤飾的緣由,或使句子安排加倍合理翻譯
例4 The professor came to our school and warmly welcom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句子的後半句用被動式就能夠只放置一個主語“the professor”。)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學英文的人都知道,傳統英文語法將語態分為兩個部門:自動語態(active voice)和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翻譯它們被用來說明句子中謂語和主語之間的關係。利用主動語態時表示主語是動作的履行者,使用被動語態則透露表現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要想在翻譯>中掌控好語態的選擇,必需從三個方面來著手:
1.什麼是“語態變換”?
2.英文語態與英文詞性的關係?
3.與中文比擬,英文語態的特點是什麼?
1.“語態變換”是指翻譯>中英文和中文兩種語言之間自動與被動的轉換。譯文中的語態並不必然完全遵守原文裡的語態,要憑據環境作恰當選擇翻譯
中文裡固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示意動作是被動的,但這類表達遠沒有英文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許多英文被動語句在翻譯>時就被譯成了中文的自動語句。反之良多中文的自動語句在翻譯>成英文時會變成英文被動態。
文章來曆:碩博翻譯社>
文章來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than6666/post/131382582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